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要发掘乡村功能价值,强化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培育发展新动能,聚集资源要素,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规划》提出了乡村产业发展目标:到2025年,乡村产业体系健全完备,乡村产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乡村就业结构更加优化,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乡村产业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到32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8:1,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培育一批产值超百亿元、千亿元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乡村休闲旅游业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40亿人次,经营收入超过1.2万亿元。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均达到1万亿元。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超过1500万人。
《规划》明确,要坚持立农为农、市场导向、融合发展、绿色引领和创新驱动,引导资源要素更多向乡村汇聚,加快农业与现代产业要素跨界配置,把二三产业留在乡村,把就业创业机会和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规划》明确了乡村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一是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支持农产品加工向产地下沉,与销区对接,向园区集中,推进加工技术创新、加工装备创制。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和技术集成基地。二是拓展乡村特色产业。以拓展二三产业为重点发展全产业链,建设“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构建乡村产业“圈”状发展格局,培育知名品牌,深入推进产业扶贫。三是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聚焦重点区域,注重品质提升,突出特色化、差异化和多样化发展,打造精品工程,建设休闲农业重点县、美丽休闲乡村和休闲农业园区,推介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提升服务水平。四是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扩大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提高服务水平,丰富生活性服务业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育主体、扩大应用、改善环境。五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农业产业化升级版,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队伍、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多元融合主体,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建立健全融合机制。六是推进农村创新创业。培育返乡、入乡、在乡创业主体,建设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孵化实训基地等平台,强化创业指导,优化创业环境,培育乡村企业家队伍。
以产业发展促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
人解读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农业农村部日前发布《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规划聚焦哪些重点?有哪些举措?如何解决“人、地、钱”问题?在农业农村部17日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曾衍德作出解读。
引导资源要素向乡村聚集
走进河北省泊头市营子镇的桑树林,颗颗桑葚挂满枝头,游客在树影下采摘,村民忙着打桑葚、装箱,客商在采摘园外批发果实……近年来,泊头市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康养于一体的桑葚产业,开发的桑葚干、桑葚酒、桑叶馒头等特色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促进了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曾衍德表示,我国乡村产业发展有好基础。2019年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超过22万亿元,乡村休闲旅游营业收入超过8500亿元,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6500亿元,农产品网络销售额4000亿元,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累计超过850万人。
“但乡村产业仍存在门类不宽、链条较短、要素活力不足和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他说,此次规划的编制,有利于引导更多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向乡村集聚,汇聚起乡村产业振兴的力量。
据介绍,规划重点对农产品加工业、乡村特色产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乡村新型服务业等进行布局,对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村创新创业也作出安排。规划提出,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到32万亿元,乡村休闲旅游经营收入超过1.2万亿元,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均达到1万亿元,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超过1500万人。
新技术新装备助推加工业
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人们减少外出就餐,电商平台的冷冻汤包、鲜虾馄饨、韩国冷面等特色速食产品销售旺盛,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市场的巨大需求。
农产品加工业是提升附加值的关键,也是构建农业产业链的核心。
曾衍德表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规模较大。2019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1万家,吸纳3000多万人就业。但创新能力不强,开发层次较浅、质量效益不高。
规划提出,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发展精细加工,开发类别多样、营养健康、方便快捷的系列化产品。
“技术创新是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规划就新技术、新装备提出要求。”曾衍德说,要以农产品加工关键环节和瓶颈制约为重点,组织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扶持一批农产品加工装备研发机构和生产创制企业,开展加工技术与信息化、智能化、工程化装备研发。
以乡村旅游融通工农城乡
田园那么美,我想去看看。近年来,稻田、花海、梯田、茶园、牧场等风光吸引了不少人周末去乡间走走,顺便带上些“后备箱”旅游产品和“伴手礼”。
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是规划提出的重要内容。曾衍德说,乡村休闲旅游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横跨一二三产业、兼容生产生活生态、融通工农城乡的新业态,但也面临同质化现象突出问题。
对此,规划提出推进布局优化,推进差异发展。建设城市周边、自然风景区周边、民俗民族风情区、传统农区等乡村休闲旅游区域和景点。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农耕文化等农业农村资源,开发地域特色鲜明的乡村休闲旅游服务产品。
规划明确,引导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企业、文旅企业及社会资本等建设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加强乡村休闲旅游点水、电、路、讯、网等设施建设,完善餐饮、住宿、休闲、体验、购物、停车、厕所等设施条件,开展垃圾污水等废弃物综合治理,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完善“人、地、钱”政策支持
“发展乡村产业,需要一大批敢为人先、百折不挠的创新创业者,形成创业奔富热潮。”曾衍德说,2019年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中,创办农村产业融合项目的占80%,利用“互联网+”创新创业的超过50%。
规划对推进农村创新创业作出以下部署:
——培育创业主体。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培育返乡、入乡、在乡创业主体,打造一批扎根乡村、服务农业、带动农民的创新创业群体。
——搭建创业平台。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聚集资源、资源服务创业”的要求,建设各类创新创业园区和孵化实训基地。
——强化创业指导。建立专家、企业家、带头人创业导师队伍,强化创业服务和培训。
曾衍德说,规划还提出加快完善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支撑的政策措施。完善财政扶持政策,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及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鼓励地方发行专项债券用于乡村产业。强化金融扶持政策,完善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政策体系。农业农村部将扎实推进措施落实,努力促进乡村产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