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沟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加快建设体育扶沟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 扶沟县人民政府 时间: 2023-07-14 10:09:12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扶政〔2023〕5号

  扶沟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加快建设体育扶沟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加快建设体育扶沟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3年7月14日

  加快建设体育扶沟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和省市关于建设体育河南、体育周口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体育在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扶沟、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扶沟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推进体育扶沟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体育河南的要求,进一步发挥体育的健身健康、竞技出彩、推动开放、产业发展、文明建设等综合功能,加快推进体育强县和体育扶沟建设,为奋力谱写新时代扶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作出新贡献。

  (二)主要目标。适应全民健身需求多样化、科学化、信息化、融合化、生活化、社交化的发展趋势,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更加多元,城乡居民体质更加强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城区全部建成“两场三馆一中心”(体育场、室外体育活动广场、体育馆、游泳馆、全民健身综合训练馆、老年人健身活动中心),社区“15分钟健身圈”和乡镇、行政村健身设施配置更丰富、功能更完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全民健身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注册成立体育社会组织15个以上,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人以上;全民健身活动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更加丰富。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打造具有扶沟特色的优势项目群,在周口市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进入全市先进行列,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体系更加完善。体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规模、结构、质量、效益进一步优化,体育与教育、卫生健康、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体育文化更加繁荣,对外交流更加活跃,影响力不断增强。

  二、主要任务

  (一)补齐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短板。将体育场地设施用地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依法依规利用城市公益性建设用地、城市空闲用地、河道湖泊沿岸、滩地、建筑屋顶、地下室等空间,建设嵌入式、小型多样、灵活简易的多功能复合型健身场地。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纳入城乡社区服务体系,提升完善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努力构建“10分钟健身圈”。到2025年,建成“两场三馆一中心”,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量达到0.9块。落实完整居住社区配套标准,优先规划建设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健身广场(园)、健身房、小型足球场、篮排(乒羽)球场等健身设施。新建居住小区严格落实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公共健身设施,与住宅同步规划、建设、验收、交付。老旧小区要积极创造条件配建健身设施。推进农村地区体育健身设施提档升级,乡镇、行政村健身设施达标率达到100%。优化公共体育场馆应急避难(险)功能,提高服务能力和使用效益。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有序推进符合开放条件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规范、完善公共体育场地无障碍设施建设和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加强对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使用的督导评估。(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城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卫健委、县应急局、县乡村振兴局,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二)完善全民健身赛事体系。以全民健身赛事引领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积极组队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体育部门举办的各类全民健身交流展示活动。举办好系列传统赛事,培育“三大球”系列赛事,扩大高水平赛事项目覆盖面,不断提升扶沟品牌赛事影响力。办好元旦、春节、重阳节、全民健身月(日)、“全民健身、健康扶沟”等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支持城乡居民开展自主发起、自行组织、自愿参与的群众性体育赛事,打造线上线下结合、居民广泛参与、多项目覆盖、多层级联动的社区体育赛事和具备自主品牌的体育赛事。每年开展全民健身县级赛事活动20次以上,带动体育社会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全民健身活动150次以上。(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直工委、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残联、县民宗局、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三)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按照因地制宜、小型多样、就近就便的原则,组织开展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活动,探索传统新兴并举、线上线下结合的办赛模式。大力发展健步走、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气排球、门球、游泳、广场舞、跳绳、骑行等群众基础好的运动项目。推广发展武术、围棋、太极拳等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积极培育街舞、户外徒步、体育舞蹈、轮滑、电子竞技等具有前沿、时尚和消费引领特征的运动项目。积极开展职工、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人群全民健身活动,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大力推广太极拳、广播体操、工间操等活动。(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直工委、县总工会、县文广旅游局,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四)提升科学健身水平。制定实施重点人群体质健康干预计划,提高青少年、妇女、老年人、农民、职业人群、残疾人等群体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加强国民体质监测,组织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试活动和“走基层、送健康”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宣传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规模,加强乡村体育健身指导,在有条件的乡镇、社区配备专兼职体育管理人员。推进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建设,完善覆盖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引导各级各类社会体育组织、机构和平台为群众提供多样化的科学健身服务。健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体系,鼓励运动员、教练员参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探索将符合条件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纳入社会义务工作者序列。建立运动员数据库,加强健康指导、运动伤病防治、体质健康干预。依托数字体育平台,推广简便易行、科学有效的居家健身方法,举办线上科学健身讲堂,传播运动促进健康知识。每年为城乡居民提供体质健康测评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不少于2000人次、“走基层、送健康”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不少于1000人次。(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民政局、县卫健委,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五)深化体教融合。建立体教融合发展工作机制,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开足开好体育课,丰富课余体育活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推动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进校园,指导学生较好掌握1~2项运动技能,形成坚持体育运动促进健康的良好习惯。拓展校园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组织开展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体育科普研学等活动。加强中小学校运动队建设。整合体育系统资源和社会资源,推动体育场馆设施免费、低收费向学校开放。在学校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选派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俱乐部专业人员进学校指导体育教学,解决学校体育师资不足问题。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和训练网络体系,定期举办学生(青少年)运动会,鼓励社会力量承接、组织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鼓励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规范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发展。实施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和管理指南,加强课外培训机构监管。(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人社局,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六)加强重点人群健身服务。落实全龄友好理念,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体育设施的功能衔接,统筹规划建设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设施,支持社区组织开展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建设农村体育骨干队伍,利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开展农民喜闻乐见、易于参与、具有地方特色的赛事活动。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健身活动。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推广适合残疾人的康复健身体育项目、方法和器材,组织举办“残疾人健身周”等活动。丰富女性参与体育活动的项目和形式,提高女性体育活动参与率。发挥领导干部带动作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应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健身活动。发挥工会作用,鼓励工会每年组织各类健身活动。(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直工委、县总工会、县妇联、县残联、县农业农村局、县卫健委,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七)促进功夫体育发展。深挖以少林拳、太极拳为代表的民族、民俗、民间传统体育资源,培育传统项目品牌赛事,积极推动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建立健全武术标准体系,完善武术段位制考评机制,提高技能培训、赛事服务、器材制造等标准化水平。发挥武术在全民健身事业中的独特作用,搭建群众身边的武术健身组织网络,推动太极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镇、进企业、进机关。(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直工委、县民宗局、县商务局、县文广旅游局、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八)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优化竞技体育发展布局,统筹奥运与非奥运项目、夏季与冬季项目、优势与潜优势项目科学发展,形成并巩固武术、球类等优势项目群,提高核心竞争力。探索制定竞技体育高端人才引进政策,建立长期稳定的运动员、教练员对外交流机制。提升以教练员为核心的“训、科、医、教、服”复合型管理团队建设质量,改善体能训练软硬件设施条件,提高优势项目、重点项目、重点运动员科学化训练水平。推进体育科技成果转化,强化运动员文化、教育、心理、医疗、康复保障。做好我县优秀运动员的培养、输送和保障工作,确保自主培养运动员参赛人数和参赛成绩不断提高。支持社会或个人创办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推动专业体育运动队与业余体育运动队的协同发展。(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人社局、县民政局、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九)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和保障机制。推进体育运动学校改革,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任务的同时,推动省市联办重点后备人才基地建设,配备复合型教练员保障团队,以适当形式与中小学校合作,为其提供场地设施、教学服务、师资力量等。将体育运动学校义务教育适龄学生的文化教育全部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配齐配足配优文化课教师,设计多样化教学方式,加强教学管理,保障教学质量。鼓励有条件的体育培训机构面向社会提供体育培训、教学和指导等,拓宽体育培训机构办学方向。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体育培训机构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社会力量承接省市专业队后备人才梯队建设任务。(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人社局、县民政局、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十)推动体育产业提质增效。完善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以健身休闲和竞赛表演为龙头、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发挥我县少林拳、太极拳等资源优势,进一步挖掘其文化、养生等价值,构建以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培训研修等为主要内容的体育产业体系。(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县财政局、县商务局、县文广旅游局、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十一)加快释放体育消费新动能。鼓励各乡、镇创新体育消费模式,建立“政府搭台、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受益”的常态化促消费机制。通过各类赛事活动拉动节假日消费和夜间经济发展,注重体育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等新热点,拓展健身休闲、竞赛表演、运动技能培训、体育旅游等消费新空间,促进体育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围绕青少年、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潜力消费群体及家庭消费趋势,加强体育产品和服务的量身定制、定向推送和精准配送,培育优质体育消费群体。(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财政局、县商务局、县文广旅游局、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十二)鼓励社会力量办体育。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体育设施建设、赛事活动运营、竞技人才培养。鼓励社会资本因地制宜建设运营体育场地设施,支持社会力量建设社区健身房,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利用自有资源建设共享健身空间。健全多元化赛事活动举办和运营模式,加大向社会力量购买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服务的力度,发挥体育产业专项资金导向和撬动作用,推动政府主导办赛向社会化、市场化办赛转变。充分调动高校、协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发展的积极性,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专业运动队建设和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大力发展职业体育俱乐部和职业赛事。(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商务局、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十三)推动体育对外开放。推动体育文化交流。积极申办市级综合性运动会和省级单项体育赛事,定期举办全县综合性运动会。加强与市级以上体育协会、知名体育公司等合作,大力引进和创办有影响力的重大体育赛事。积极搭建各类体育交流平台,加强地区体育交流合作,鼓励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交流活动。拓宽体育文化传播渠道,打造体育融媒体产品,发挥短视频平台、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在体育文化传播中的积极作用。(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商务局、县文广旅游局、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十四)大力弘扬体育文化。加强对运动项目发展历史沿革、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加大对优秀体育人物和事迹的推广力度,发挥体育明星及团队正能量的作用。组织优秀运动员、运动队开展公益活动,倡导进取、有为、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体育风尚。积极发展具有扶沟地方特色的体育文化活动,加强民族、民俗、民间体育推广。重视对武术、棋牌等传统体育项目文化的挖掘和整理,传承优秀中华文化和文明成果。开展体育文物、档案、文献等普查、收集、整理、保存和研究利用工作。将体育文化发展融入我县文化强县建设总体战略,加强体育文化精品创作,鼓励社会各界创作具有时代特征、扶沟特色的优秀体育影视、音乐、书画、标识、雕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文化产品。积极开展体育影视、体育音乐、体育摄影、体育美术、体育动漫、体育收藏品等展示和评选活动。(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联、县教体局、县民宗局、县文广旅游局,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体育扶沟建设工作专班,发挥县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作用,统筹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各乡、镇要把落实体育扶沟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具体举措。教育体育、发展改革、财政、卫生健康、住房城乡建设、自然资源、城市管理、科技、文化广电和旅游、农业农村、民族宗教、民政等部门要加强联系沟通,建立健全协同推进工作机制。

  (二)推动职能转变。深化体育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厘清体育行政部门、体育协会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职责。推进体育行政部门由“办体育”到“管体育”职能转变,强化统筹管理和行业监管。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建设,推动规范化管理,促进行业自律。建立健全严格、规范、公开、透明的体育市场准入制度,完善监管机制,规范市场行为,维护体育市场秩序。

  (三)强化政策保障。落实支持体育发展的财税、金融、土地等优惠政策,加大政府直接投资和购买服务力度。制定重大体育赛事奖励办法,完善运动员退役安置政策。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强体育法治宣传教育。

  (四)强化科技赋能。加快实施体育领域科技创新驱动战略,以“数字+体育”赋能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体育各领域环节深度融合,打造覆盖县、乡两级的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精准化体育健身服务。建立县级体育数据库,加快体育信息化转型。

  (五)严格责任落实。健全动态监测和多方评估机制,对实施过程进行严格监督,建立专家评价、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多方评估机制,保障和推进本方案顺利实施。

责任编辑:扶沟县人民政府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