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沟县坚持以“三落实一巩固”为目标,以工作部署、责任落实、问题整改为抓手,压实各级责任,细化工作措施,着力补短强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扎实成效。现将乡村振兴有关政策和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突出“三个结合”,高效统筹、强力推进。我们坚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结合起来、同开展主题教育结合起来、同当前重点工作任务结合起来,全面统筹、高位推动,11月份,相继召开了县委常委会、全县监测帮扶排查工作会、全县巩固脱贫成果政策解读培训会、全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第九次推进会等工作部署会议7次,对动态监测、就业增收、产业发展、政策落实、项目建设、村容户貌提升等重点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并提要求、明方向、教方法、定奖惩,确保重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11月27日和11月29日对全县十六个乡镇、办事处进行一次巩固脱贫成果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观摩评比,经县委常委会研究,评比结果与人事调整相结合,对排名倒数第一的乡镇,暂缓提拔使用,待整改结束验收后,再研究提拔使用。对排名靠前的乡镇,职级并行人数倾斜。随即我们召开了全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第十次推进会议,对观摩情况进行总结点评。
二、坚持压实“四方责任”,拧紧链条、汇聚合力。我们按照“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要求,严格落实“三个遍访”“四个机制”,层层传导压力、全面拧紧责任链条,推动形成县乡村联动、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县处级领导干部坚持以上率下、靠前指挥,定期到分包联系的乡镇和行政村“一线办公”,按照“三个一”工作要求,实地走访联系分包脱贫户、监测户,帮助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扛牢政策帮扶责任,组织业务骨干进村入户,全面排查改进政策落实中的短板不足和薄弱环节,确保帮扶政策落实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各乡镇(办事处)党政一把手切实履行属地主体责任,以“三个遍访”为抓手,遍访辖区内脱贫户、监测户,统筹好力量资源,落实好关键举措,确保工作无遗漏、无死角。村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和帮扶责任人扎实做好动态监测收入算账、档案资料规范整理、村容户貌治理等工作,落实落细“两不愁四保障”等帮扶政策,全方位了解群众诉求,千方百计富民增收。目前,县乡村三级干部已走访慰问脱贫户、监测户16116户,排查整改问题1960条。
三、坚持做到“五个到位”,补短强弱、全面提升。聚焦“十个动态清零”要求,对今年以来的问题整改再梳理、以往问题整改再审视、难点问题整改再较真,确保对账销号、闭环推进、按期整改。一是政策培训到位,开展了第一期行业部门政策培训会,由10家行业部门主要负责人通过PPT授课的方式,对政策进行详细解读,确保信息采集准、收入算账清、政策落到位。二是日常排查到位,坚持“六看六问”工作法【“六看”即向上看:看农户住房是否安全;向下看:看农户存放的基本档案资料是否齐全;向左看:看农户厨房是否安全,有无肉蛋奶;向右看:看厕所是否改造、能不能正常使用;向前看:看饮水安全是否保障、水质是否达标;向后看:看户容户貌是否干净整洁,“六改一增”是否到位。“六问”即一问家庭成员基本情况;二问家庭人均纯收入是否超过7500元;三问教育医疗等各项帮扶政策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四问当前存在哪些困难;五问对驻村第一书记和帮扶责任人是否熟悉、对帮扶成效是否满意;六问对村干部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整体工作是否认可】,运用好落实网格化排查机制,逐户算细账、找差距、查原因、定措施,确保符合纳入条件的农户应纳尽纳、应帮尽帮。三是档案规范到位,加强帮扶档案规范化建设,完善集中排查、识别退出、帮扶工作、资产管理等村档户档,确保每个村都达到“七个一”标准。四是督导检查到位,县委督察委、县政府督查室组成4个督导组,聚焦责任、工作、政策落实情况,采取“四不两直”方式,严格督导检查,定期通报情况,并视情开展“回头看”,确保问题整改形成闭环、销号清零。五是执纪问责到位。将有效衔接工作列入执纪问责重点,精准运用“四种形态”,今年以来,先后查出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143起,办结108起,党纪政纪处分110人,形成有效震慑,为推动乡村振兴各项政策和任务落实落细营造了严的氛围。
四、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培育文明乡风。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强化规划引领,统筹资源要素,动员各方力量,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乡村治理,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和文明创建活动。健全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机制,治理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典型做法。举办“未婚青年公益联谊会”,引导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年破除陈规陋习,倡树婚恋新风。开展“践行二十大精神 清明祭英烈”祭扫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厚植家国情怀。深化“星级文明户”认领活动,对授星的文明户广泛宣传。表彰“好媳妇”“好丈夫”“好妯娌”等“乡村光荣榜”11个类别104人、“扶沟好人”54人,全县共创建县级以上文明村镇292个,占比71%,营造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了活力。
五、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按时完成目标任务。2023年,全县规划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及其它类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项目34个,整合投入各类资金23723.74万元,较去年增加了977.64万元。截止目前,项目开工率 91.2%,项目竣工率 60%,资金拨付率42%,其中集聚发展整合资金打造蔬菜路的典型做法得到省市认可。同时对整合资金项目建设及资金拨付实行周调度,每周召开分析研判例会,通报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实行挂图作战,确保各施工单位项目建设及资金拨付按照时间节点、序时进度完成工作任务。
六、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排查帮扶。开展第二轮防返贫监测集中排查,组织乡村干部、驻村干部、村级网格员等基层力量入户走访,以家庭为单位对所有农村地区、所有农村户籍人口进行全面排查,尤其是针对脱贫户、监测户、十类重点群体等人员,逐户核实家庭收入支出、“三保障”及饮水安全、返贫致贫风险等情况,确保应纳尽纳,不留死角。截止目前,全县建档立卡户1.55万户6.02万人信息均已完成采集更新。其中监测对象1610户5617人,返贫致贫风险已消除982户3585人,占61%,未消除风险628户2032人,占39%。2023年,新纳入监测对象39户136人,风险消除176户645人。脱贫户和监测对象产业增收项目均达到2项以上,帮扶措施户均5.6项。全县脱贫户、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均在8500元以上,脱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16545元,较上年末增长10.1%;脱贫人口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年收入比例达90.1%以上。
七、产业兴旺引领乡村振兴。2023年规划实施农业生产发展类项目26个,计划总投资1.2亿元。其中:蔬菜大棚、村集体经济、蔬菜园区配套设施项目计划总投资8478.3万元,覆盖全县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33个行政村,并采取年资产4%租赁模式,带动周边低收入群众参与务工增加收入。积极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1家、家庭农场5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966个等新型经营主体,坚持“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科学谋划产业布局,延伸特色产业链条,目前我县“韭园韭菜”“柴岗番茄、黄瓜”“练寺荆芥、羊肚菌”“吕潭西兰花、西瓜”“汴岗温室”“曹里巨型棚”等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已成效凸显。制定《扶沟县创建“五星”支部引领乡村治理“产业兴旺星”工作方案》,细化、量化评星标准,围绕打造“一村一品”、建立“双绑”机制、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等重点任务,在去年产业兴旺星创建的基础上今年又创建73个力争2023年“产业兴旺星”覆盖率达到35%,真正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先行选树“产业兴旺星”标杆,实现“带富示范园”遍地开花。
目前我县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上级要求和兄弟县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项目推进缓慢。项目开工率低,还有3各项目未工,月底要全部开工建设;项目资金拨付还需加快,要确保11月底拨付率达到80%。二是群众政策知晓率、认可度还需进一步提高。要加大入户走访慰问、政策宣传,培训明白人以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和满意度。
下一步,我县将扛牢政治责任,狠抓措施落实,以开展“五个一”活动为抓手,推动工作落实见效。
一是开展一次巩固脱贫成果和农村人居环境观摩评比,召开点评会议,总结观摩情况,通报评比结果,安排下步工作。
二是开展一次档案规范化核实活动,组织相关业务人员对脱贫户、监测对象基础数据进行集中清洗,针对疑似问题进行入户核实纠正,确保户表机一致。
三是开展一次乡镇交叉互查活动,由乡镇党委书记带队,开展乡镇交叉互查,相互取长补短,提高评估业务能力和迎检水平。
四是开展一次集中帮扶活动,县处级干部带头深入基层,并组织帮扶责任单位、驻村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和乡村干部进行集中走访帮扶,推动各项帮扶政策落实到位,问题全面整改清零。
五是开展一次行业部门政策解读活动,组织第二期行业部门政策解读活动,由15家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通过PPT授课形式,解读本部门政策并汇报巩固脱贫成果工作的进展情况。